性教育问题重重 青少年很懵懂
为什么孩子们不愿来咨询?沈朝斌叹着气说: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性教育上。记者了解到,1963年,周恩来总理就明确提出:“要在女孩子首次来月经、**子首次发生遗精之前,把科学的性卫生知识告诉他们。”1992年9月8日,卫生部和国家教委共同印发了《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(试行)》。但这么多年过去了,“性”对于中国青少年来说依然很“神秘”。而青少年性教育,在专家们看来,依然问题重重:
1.学校不重视性教育。《深圳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研究》调查了近3000名学生后发现,深圳小学基本上都未开展性健康教育;65.5%的初中生与52.1%的高中生表示学校很少开展性教育;22%的初中生与42.5%的高中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性教育;大部分学生对性教育现状不满意。
2.性教育年龄“太大”。俄罗斯的科学家曾提出,性教育要从7岁开始。现在,孩子的青春期越来越早,不少没毕业的小学生都会出现月经,这也是生活水平提高的现象之一。因此,我国再将性教育年龄定位在初中以后,就不是十分科学了。
3.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不正确,性教育教材缺乏。目前很多中学的性教育课本只有《生理卫生》,而且内容陈旧,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。
4.成年人回避性教育。很多父母把性教育看作“雷区”,认为孩子“自己会慢慢明白”,说早了会让他们“误入歧途”,这种心态非常普遍。
性教育缺失 病根在成人
沈朝斌认为,在青少年性教育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之中,最根本的是成人群体对这个问题的回避和漠视。《北京青年报》做过一个调查,68%的家长认为自己对性教育的概念是一般了解,32%认为自己不了解。有一个10岁女儿的李女士对记者说:“家长不是专家,很难掌握性教育的尺度,而且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,该由老师去讲。”同时,很多家长也担心孩子有了性知识后,会导致他们过早进行性行为,因此,为了让他们保持纯洁,“比较好什么也不讲”。
学校的情况又怎样呢?一位老师告诉记者,到目前为止,青春期性教育方面的内容,仍被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生物课的最后一个章节。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生理卫生课老师,一般都由生物、体育老师或者校医代上,甚至一讲到生殖系统,老师就跳过去不讲了。
对此,沈朝斌指出,现实的情况是,我国真正具备科学性知识的只有医生,父母、老师自己都对性知识一知半解,“又怎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”?国外的统计数据表明,在青春期进行性教育不会导致青少年性行为增加,相反,孩子们通过了解更多的性知识,减少了未婚先孕以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