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细如丝
李莲英,南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人,坐落在子牙河畔,距离北京大约300里。
那一带是个贫穷的地方,也是中国最出太监的地方之一。通常说,过了子牙河,就是河间府,那是出老公(太监)之处,清宫里的太监,十之八九都出自距离北京二三百里的范围之内。
李莲英是河间府人,另一位西太后时期最有名的受太后宠爱仅次于李莲英的人物,就是崔玉贵,也是这子牙河边的河间府崔张吉庄人,与李家庄隔着一条河,相距约三十里。
这一带的人,说话口音很重,有很浓的鼻音,人们戏称为肮鼻子。
这一带的青蛙也很奇特,黄褐色,青瘦,尖嘴,两条脚奇长,也有很重的鼻音,当地人称之为肮鼻子。
当地谚语说:不怕雨下得暴,就怕肮鼻子叫。意思是说:夏天的雨,一下就过去了;而这种肮鼻子的青蛙一叫,连阴雨不断,就要发洪水了。所以,当地人又说:肮鼻子乱叫,吓得人心惊肉跳。
谁能想象,就是这样两位肮鼻子的太监,竟然在中国满清历史上,举足轻重:李莲英对太后心细如丝,崔玉贵对太后忠心耿耿,两人都深得太后的信任和宠爱,太后爱称他们为小英子、小贵子!
举朝内外,宫中府中,无人不对他们二人心存畏惧。
李莲英的爷爷、奶奶就是在连阴雨天,饿死在路边的。他们留下一个**,刚刚十余岁,名叫李玉,小名铁蛋子,这就是他的父亲。李玉由同宗叔叔李柱老两口收养,娶能干的曹氏为妻,一连生了五个儿子。老大有点傻气,能干活;老二鬼机伶,小名就叫机灵,这就是李莲英。
李莲英的叔伯姑母嫁给崔玉贵的堂兄,李应称崔玉贵为表叔。
李莲英7岁时就上学,对老师很殷勤,很得老师的喜爱。他爱学习,能通读和背诵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等;还喜欢写字画画,从小就很有心计。不久,李柱被同宗的人挤出家门,背井离乡,来到北京。
曹氏的堂兄在前门外珠市口大街路西,有一个皮货庄,他帮助李玉也成立了一个熟皮子作坊,收生皮子,熟好之后再卖给皮货庄。从生皮子到熟皮子,要经过很多手续,最重要的一道就是用硝来揉。硝有毒,气味大,辣眼,腐手,呛人。揉皮子、捞皮子等等都要力气大才行,每天都是一身脏臭。这是这个行当之中,最低贱、最辛苦的活儿。后来,李玉在西直门外堂子胡同开了一个正式作坊,立了一个牌子,上书:永德堂李皮作坊。
李莲英一直在这样的作坊中干活,人称皮硝李。
李莲英一生机伶,他想出人头地,自愿请求净身入宫。他的母亲曹氏听后浑身颤抖,但最后拗不过,只好求到了河间的沈姓太监,转求到小刀刘门下,净身、入宫。
李莲英说:我是八岁净身,九岁入宫,是随小刀刘的进纳名下进来的。临离家的那一天夜里,老母抽抽噎噎地一夜哭个不停,我爸爸拉着排子车,妈妈追着车子,送我到西直门门脸,最后,给我兜里放两个煮鸡蛋。
李莲英兄弟五人:李国泰、李英泰、李宝泰、李升泰、李世泰。
老二李英泰,进宫后改名为李莲英,并把小名机灵倒过来,谐音灵杰,作为他的字。他早年在白云观入了道,道号乐元。
他过继了老四的二子,叫李德福。他还有两个妹妹,大的稳重,小的乖巧,因李莲英得太后的喜爱,他的小妹也得以入宫侍候太后,并嫁给了内务府郎中白来增。
李莲英的家人、身边的人,无人不佩服他,称赞他。他的最大特点,就是善解人意,心细如丝。
真心宠爱
西太后自从李莲英进入她的生活之后,再也离不开他了:一是他的梳头手艺是第一流的,也是京师之中的第一人;二是他的机伶过人、体贴入微,无人能比。
光绪十四年,西太后钦命七王爷视察北洋海军,李莲英为副使——太监任钦差大臣,这恐怕是大清历史上的第一次,更何况是视察军队。但一生谨慎的李莲英,将太后赏赐的二品顶戴换成了清制规定的四品,不住特地为他预备的钦差副使船舍,不和任何官员接触,白天只站在七王爷身边侍候,恭敬地侍候七王爷和大臣李鸿章,晚上还要侍候七王爷洗脚。他这样,感动得七王爷连连摆手。
一趟差事回来,七王爷、李鸿章争相向太后夸奖李莲英。
西太后乐不可支,喜滋滋地说:没白心疼他!
西太后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(1835年11月29日),李莲英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,年岁上两人相差13岁,生日则是晚7天。
光绪十四年,李莲英钦差回京,完满地完成了任务,太后十分高兴。太后过了生日之后,就记着给心疼的李莲英过40岁生日。她特地赏赐御膳:让寿膳房预备,多少桌子都行。但李莲英只请了一桌老太监、同辈好友和几个徒弟,悄悄地过了这个重要的生日。
李莲英的乖巧和太后的宠爱,从一次赏鸟活动中可见一斑。
这是一个漫长的夏天,李莲英带着一个小太监,担两笼子鸟,来供太后赏玩。
这鸟名叫蓝靛,是鸟类之中最灵巧、也是最爱叫的一种。担鸟的时候,鸟笼子上要用布罩好,以免鸟乱动乱飞,保持鸟的精神。到达以后,把罩布拿开,鸟就开始叫了:学说学唱,学蝈蝈叫,学纺织娘叫,学油葫芦叫,学什么像什么。这种鸟还有一种本事,就是别的鸟在太阳下山以后两眼迷糊,没有精神,唯独这种鸟,黄昏和夜晚也都精神十足,又称为叫灯花鸟。
旗下达官贵族爱养这种鸟,特别是腰缠万贯的内务府高官们喜爱这种鸟,不仅因为这种鸟好玩,还因为它也是身份、身价的标志之一:只说一项,这种鸟在大叫的时候,要喝饱比黄金还贵的燕窝汤,谁人能够供得起?